浮云过影 发表于 2012-11-30 10:21:47

溯源•电影《一九四二》中的河南元素

11月29日凌晨,电影1942开始上映,许多人在寒冷的冬夜里排队等着看公映后的第一场。虽然这是一部完全关于河南历史的电影,但是有人却说,这部电影与河南,只是打了个擦边球而已,不管是拍摄取景还是首映礼都没有在河南举行。
http://image.carlive.cn/data/attachment/portal/201211/29/152856151quwiel1iu5wug.jpg

  为何会如此?官方的说法是因为历史的发展让旧日的痕迹荡然无存。但是不管怎样,这是一部记录河南人过往命运的电影,河南的影子会在只言片语中显露出来,就如同以下这些元素一般。

  河南作家的执著铸就的电影

  说起1942,在很多人的概念中也就是个普通历史纪年而已,但是,对河南的很多老年人来说,民国三十一年是个令人心悸的年份,是饥饿、逃荒、死亡的同义词。虽然是著名作家,但是在1993年以前,定居北京的河南作家刘震云对那段发生在故乡的历史还知之甚少。

http://image.carlive.cn/data/attachment/portal/201211/29/1528592f6ga020fajkgm07.jpg

  当时,《唐山大地震》的作者钱钢要编一部《二十世纪中国重灾百录》,于是找到了刘震云。在钱钢看来,选一个河南作家写河南的历史那是顺理成章的事儿。刘震云被钱钢用一盘黄豆芽和两个猪蹄儿打发回1942年,打发回故乡河南。经过调查采访,刘震云写出了中篇小说《温故一九四二》。

  小说的起首第一句:一九四二年,河南发生大灾荒。电影《一九四二》的开头,刘震云用已经不十分地道的河南话说了一段画外音:1942年,我的故乡发生了吃的问题。

  当下中国,吃的问题早已不是问题,有问题的是吃得太多的问题。“吃的问题”怎么让那么多人心有余悸,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?

http://image.carlive.cn/data/attachment/portal/201211/29/15290363cvs6qux4s4jacq.jpg

  刘震云说,那一年河南发生了大旱、蝗灾,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的逃荒潮。在大灾发生之前,豫北、豫东、豫南30多个县都已沦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,国民政府管辖的区域三面临敌,只剩豫中、豫西的半壁河山。抗战以来,几十万中国抗日军队在河南驻防,而这几十万人吃的粮食、战马吃的草料以及兵源的补充,全靠从河南“就地取材”。异常沉重的兵役和赋税,使河南的民力物力财力早已枯竭,许多农民早已破产逃亡。当1942年河南全省遭灾时,蒋介石的有意放弃,地方政府救灾乏力,日军不断轰炸,种种因素纠结在一起给河南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,饥荒遍及全省110个县。

  刘震云在小说《温故一九四二》中写道,他回乡调查时,令人惊讶的是,对于那场饥荒,亲历者中很多人忘记了。 一场饿死300万人的大灾害不仅文献上有意无意地忽略了,为什么连当事人都忘记了呢?

  刘震云说:因为经历的饥饿太多了,太多了就记不清。很多人忘记了,但刘震云不会忘记也不敢忘记,作家的责任感使他对那段历史念念不忘。

http://image.carlive.cn/data/attachment/portal/201211/29/152909kigg0g72ue52xqg3.jpg

  19年前,在王朔的推荐下,冯小刚看了《温故一九四二》,认为很有意思,开始有了拍摄电影的想法。然而好事多磨,1994年、2000年及2002年几度筹备之后都未能顺利开机拍摄。从2011年2月,该片再次启动,到10月,终于“准备好了”。这篇短短的小说折磨了冯小刚、刘震云19年之后才最终拍成了电影,并顺利地通过了审查,但是,投资已经翻了好几番。

  刘震云说,拍摄电影《一九四二》,是用小说之外的又一种方式在打捞、还原那场被人淡忘的大灾荒。

   好听的河南话

  “好多演员说的都是河南话。看《一九四二》真过瘾!”国贸360,8楼奥纳电影城外,一位看过观影的河南观众说。在电影《一九四二》中,灾民都说河南话成了电影中的重要元素和亮点。
  
  《一九四二》公映之后,不少观众对河南方言在片中大量运用很欣赏:“用河南方言讲述河南的故事,不仅接地气,而且很和谐,为影片增色不少。”也有小部分观众持反对意见:“有些地方听不懂,需要看字幕行。”
  
http://image.carlive.cn/data/attachment/portal/201211/29/152912e4k446ubue4wc44b.jpg

  其实,方言在电影中的运用并不少见,例如《让子弹飞》中的四川话,《秋菊打官司》、《有话好好说》中的陕西方言。河南影视集团的一位编剧说:“拍片用方言好处很多,接地气、方便营造喜剧感、容易拥有亲和力。拿《一九四二》来说,电影中运用河南方言合情合理这是一个发生在河南的事情,如果演员不说河南话,反倒会让影片失去一些原汁原味的东西。”

  河南大学一位博士生说,方言是表达真实的手段。《一九四二》中的演员说河南话,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,因为当时还没有推广普通话,河南人还不会说普通话。其次,在片中,一些语境、一些河南人特有的幽默都需要用河南话才可以表达出来,如果换作普通话,意味顿失。

http://image.carlive.cn/data/attachment/portal/201211/29/152906xif2zq17z4r2z1rx.jpg

  省社科院研究民俗的一位专家说,河南话字正腔圆、以四声为主,听起来有点硬,有点直,体现了河南人率直、一身正气的特点。“河南方言,经过几千年传承打磨,早已是当地文化精髓,外地人难得其中奥妙。片中演员说的河南话其实并不地道,因为真正的河南味儿是要沉下心来、长期生活其中才能学到的。”但是尽管如此,作为一部讲述河南故事的电影,河南话已经为《一九四二》增色不少。

浮云过影 发表于 2012-11-30 10:22:00

沙发

低调 发表于 2012-11-30 11:19:54

周末去看看

小鸟飞菲 发表于 2012-11-30 11:33:53

昨晚刚看罢,河南话听着很得劲。

恬静 发表于 2012-11-30 11:37:40

小鸟飞菲 发表于 2012-11-30 11:33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昨晚刚看罢,河南话听着很得劲。

那是必须的啊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溯源•电影《一九四二》中的河南元素